臺灣兼職網

[摘要]自陳式問卷調查是在社會領域廣泛使用的壹種研究方法。本文著重分析了在自陳式問卷調查實施過程中經常遇到的問題,主要包括文化因素對被調查者的影響、實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無關因素的影響以及數據整理過程中常見的問題,並就這些細節問題提出了壹些預防和解決方法,希望能在實施環節盡量減少無關因素的幹擾,以提高問卷調查的可靠性和准確性。

  問卷調查以其效率高及實施方便等特點在社會科學研究領域廣泛使用,特別是在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管理學領域,自陳式問卷調查是主要的研究手段之壹。與實驗法、觀察法以及訪談法相比,自陳式問卷法的最大問題有兩個方面:壹是反映的真實性;二是缺乏對研究事物整體的過程性把握。前面壹個問題是本研究的重點,後面壹個問題則需要通過質化研究趨向的方法來解決。問卷反映真實性問題的核心在于需要被研究者的配合。在許多情況下,爲了保持被研究者的獨立性、隱匿性,研究者要麽在場但不幹預,要麽根本不在場,因此研究結果信賴于研究者是否誠實、准確地回答了問題。而要解決這壹問題,壹方面需要研究者的合作、盡可能減少無關變量的幹擾。目前,對問卷設計的問題研究比較多[1][2],而對問卷法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討較少。本文試圖從文化對問卷調查的影響、自陳式問卷法設計、實施、數據整理過程中存在的常見問題入手,談談如何克服這些問題,提高自陳式問卷法設計、實施、數據整理過程中存在的常見問題入手,談談如何克服這些問題,提高自陳式問卷研究的准確性和可靠性。

壹、 注意文化因素的影響

自陳式問卷以提問和問答的方式獲取資料,因此,問卷項目設計文字表達的細微差別、回答方式的差異都會直接影響到結果。這些問題的背後,文化因素的影響常常被忽略。

現代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植根于西方文化,調查法的有效性也是以西方人的反映模式爲基礎。而中國人對科學研究的了解、表達觀點的習慣方式、待人接物的態度、人際間的信任程度、公開討論問題的開放程度等等都與西方人有很大差別。

1.對科學研究的了解和態度有差別。在西方國家,人們對調查這種研究方式的認識和接納程度較高,容易接受調查,且回答比較認真、直率,顧及相對較少。西方進行市場調研、政治問題的公衆反映、總統選舉預測等都采用問卷調查,世界知名的蓋洛普公司就是通過對選舉的調查而出名的。而目前我國大多公民對研究性調查的認識不多,在接受調查時容易出現顧慮、敷衍了事、拒絕調查等現象。

2.人際信任程度有差異。西方人的信任程度較高,壹般除了個人隱私外,對有關事物的態度和行爲表達比較坦誠。西方在進行問卷調查之前,通常調查者與被調查者有壹份合同,在合同中規定了雙方的責任和義務,充分保障被調查者的隱私和態度的保密,而且只要被調查者不願意,允許被調查者退出研究。有些學者認爲,中國是壹個低信任度的國家,中國人的人際信任主要是壹種建立在血緣和情感關系之上的“特殊信任”,缺乏以共同的信任和制度保障爲基礎的對壹般人的“普通信任”。[3-6]

體現在問卷調查中,問卷調查的信任問題主要表現爲:被調查者對研究者的保密承諾不完全相信;對待調查者的態度比較謹慎;回答問題時防禦心理較強等。這種不信任壹方面與當前我國社會中人際信任程度普遍較低有關。另壹方面也與中國人待人接物的習慣有關。比如,人們通常對陌生人的自我暴露程度較低,中國人對陌生人和熟人的態度差別尤其明顯[7][8]。對研究者的不信任加上對科學研究的目的和過程不了解,就可能導致回答問題時有所顧慮,引起防禦性的心理反應。在日常規範中,我們壹般不會與陌生人談及個人生活、政治態度等敏感性問題。而對于被調查者來說,調查者就是陌生人。因此,如果問卷內容涉及壹些較敏感的問題,又不能很好地取得被調查者的信任和配合,那麽結果的可信性和准確性就可能受到影響。

3.表達觀點的方式和習慣有差異。首先,不同文化中的被研究者表達自己情感和態度的方式存在差異。比如,美國人傾向于用比較誇張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觀點,而中國人則傾向于用比較溫和的方式表達強烈的情緒、用比較謹慎委婉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觀點。其次,不同文化中的人對所討論問題的開放程度也不同。在西方文化背景下,人們公開討論的問題的範圍較廣泛,人們討論問題時的態度也更開放。而相當多的中國人仍會覺得有些問題“不適合在公開場合討論”,比如即使在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中間,也有相當壹部分人對同性戀的研究表示不理解,甚至不願接受這類調查。如果研究的內容涉及個人的隱私、道德判斷、政治態度等敏感性問題,這些文化上的差異對調查研究的影響就可能更爲明顯。比如,爲了提高人們對敏感性問題的真實回答,問卷法往往采取匿名回答的方式並在提問的方式上采取壹些技術性的手段,如使用投射方法、情境故事等等。但中國被試即使在匿名和投射的情況下仍有較高的防禦性。此外,問卷的內容也有文化差異的問題。有些問卷是由國外問卷翻譯而來,特別是心理學研究中的壹些問卷,或直接翻譯或參考修改,無論是問題的內容還是表述方式都可能出現不太符合本土文化的現象。這方面的問題已有文章專門研究[9],這裏不再贅述。

二、以人爲本的問卷設計和呈現方式

這裏所說的“ 以人爲本”是指以被研究者爲中心,即在研究時要考慮到被研究者的心理反應, 使人們願意配合研究者, 同時問卷的設計和實施過程要便于被研究者問答。

(壹)應使人願意參加調查

1.使被研究者感到有所收益。贈送小禮品或者支付調查費,既可以表達對被調查者的感謝,也能進壹步顯示研究的正規性。除了這些物質回饋方式,給被調查者反饋信息也是壹種很好的做法。有時,被研究者可能對研究結果有興趣,希望知道自己的結果(比如人格、能力方面的心理,或整體的調查結果),研究者應在研究許可的範圍內盡可能滿足這樣的要求。比如,如果被調查者要求得到個人的相關資料(如智力、性格、態度等信息),可以請他留下聯系方式,以便給以反饋。不管是支付調查費用、贈送禮品,還是反饋個人結果,都是爲了做到雙方的互利互惠,使被調查者感到通過調查能有所收獲,從而增加參與的意願。

2.消除被研究者的顧慮。問卷法需要被調查者的真實回答,因此,積極參與就變得非常重要。面對問卷,—些被調查者會有所顧慮,研究者要想消除人們的這種顧慮,就需要在設計問卷和實施調查的過程中注意壹些細節。壹般來說,在封面信中簡單說明調查的意義和目的、采用匿名問卷都可以大大增加真實反映的數量;在落款處注明研究機構和研究者的聯系方式,也可以增加被研究者的信任程度。如果問卷內容涉及個人情感、收入、不良嗜好等隱私問題或其他敏感問題,就應該更多地考慮使用投射和情境故事等方法,以減少被研究者的疑慮、心理抗拒以及追求社會贊許的傾向。

3.減少被調查者付出的代價。從研究者的角度來說,總是希望通過壹次問卷調查盡可能多地搜集相關資料,因此就會出現—次問卷調查包含上百個甚至幾百個問題的情況。這樣的問卷或密密麻麻、或厚如書本,讓填答者望而生畏。過多的題量不但要占用回答者更多的時間,也容易使人産生畏難和厭煩情緒。結果可能導致被研究者要麽敷衍了事,要麽幹脆拒絕回答,影響研究質量。因此,問卷壹般不宜太長,填答的時間壹般最好不超過30分鍾。

4.注意問卷的呈現形式。要使人願意參加調查,問卷本身的形式也很重要。壹份精美的問卷與壹份粗糙的問卷給人的感覺是不同的,因此,設計問卷時應將問卷的形式化考慮在內,如裝訂的效果、紙張的質量、字體大小、行間距、版式等等。讓美觀、正規的問卷呈現在被研究者面前,以增加認真作答的可能性。

5.選擇適當的調查時間、場合和實施方式。時間、調查場所和實施的方法也會影響到人們參加的意願。此如,在大考前調查畢業班的學生,調查正在找工作的大學畢業生,往往會遭到回絕。對中高層管理者也很難采用集中調查的方式回收問卷,因爲他們集中的情況非常少,更不太可能專門爲了做問卷而集中。研究者應盡可能選擇被研究者方便的時間、地點和實施方式,而不是僅僅從自己便利的角度出發。

6.提高被調查者的參與感。例如,有些調查可以在問卷設計時提供自由發表意見的項目,鼓勵被調查者展示自己的能力參與研究,也可以在壹定程度上調動起合作的積極性。

 (二)問卷應使人便于回答

  問題表述應該簡單明了、不會引起歧義,這方面主要涉及問卷內容的設計,已有很多文章專門討論。這裏主要想談談答案選項的呈現方式。自陳式問卷經常使用等級選項,如用1、2、3、4、5分別代表“完全不同意”、“有些不同意”、……、“完全同意”等不同的程度。有些較長的問卷在換頁時,沒有再次在開頭注明這些數字的意義,結果回答者可能因爲記不清這些數字的含義或記錯順序而造成錯選,甚至選擇剛好相反的選項。因此在設計等級選項時,應在每頁的第壹行明確每個選項的含義。另外,回答者也常常出現因看錯行而誤答的現象,研究者應在設計問卷呈現方式時避免這種現象。有人使用空行方式(比如每五題空壹行)或劃線方式(比如每五題之後畫壹橫線作爲間隔),但這些方法必然增加整個問卷的長度。筆者認爲可以用打底色的方式作爲提示,如奇數項目用白底,而偶數項目用淺灰爲底色,這樣也能有效地防止填答錯行。

三、在調查實施過程中控制無關變量

  通常研究者會比較注意在設計問卷時排除和減少無關變量的幹擾,其實調查實施過程中無關因素的影響也不可忽視。而減少過程中無關因素的幹擾就要注意實施中的細節問題。

1.實施程序要進行標准化。關于操作中的標准化問題,研究者壹般會比較重視指導語的壹致性。在大多情況下,除書面指導語外,調查人員往往還要與被調查者進行壹些談話和解釋。因此,調查員的態度、溝通技巧、談話內容、行爲方式等都可能影響被調查者參與的意願、合作程度、對問卷本身的理解以及回答問題的傾向性。這些方面在街頭的個別調查、入戶調查中表現得尤爲明顯:有些調查員容易取得被研究者的合作,有些則屢遭拒絕。所以, 在培訓調查開始,除了要對其進行調查過程的標准化培訓之外,還應對調查員的情緒、態度、溝通技巧、解釋說明的範圍和程度等細節作出具體的說明和規定。

2.營造良好的氛圍。這是指要爲被調查者創造壹種寬松、適應的調查環境,使被調查者易于接受調查,並能放松地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要做到這壹點,除了我們上文提到的要使被調查者樂于參加外,還涉及到對調查時間、調查場合的選擇。比如,當被調查者時間有限時就容易出現倉促回答、敷衍了事甚至拒絕調查的情況,而嘈雜、幹擾過多的環境也不利于專心作答。另外,有些相關人員不應在場。比如要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狀況時,班主任老師和輔導員最好不要在場,以免使學生産生不必要的壓力和顧慮;當調查員工對組織管理者的看法時,相關的管理人員就不應在場,問卷也不應通過管理者來回收。寬松的調查氣氛可減少顧慮和壓力,使被研究者的反應更加真實可信。

3.做好實施前的准備工作。這裏主要指對在調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和意外做好充分的准備。比如,在問卷調查時常常遇到被調查者沒有准備筆,因此調查員應該准備備用紙筆,戶外調查還要考慮攜帶壹些方便被調查者填答的工具。

4.控制項目的順序效應。有些自陳式問卷的項目之間有前後關聯,對于這類問卷,項目必須按照其邏輯順序排列。有些問卷則恰好相反,項目間無必然的前後邏輯順序,固定的回答順序反而産生順序效應。對後壹類問卷,在設計時可准備項目順序不同的問卷來消除順序效應。如果是對同壹個人進行幾次調查,則可在調查過程中進行平衡,對不同的調查者采用不同的順序。

5.對調查過程進行壹定的監督。如果問卷通過被調查單位統壹發放,研究者最好能參與組織過程,這樣既可以及時發現問題、解答疑問,也可以監督實施過程,防止個別單位出現“集體代勞”的現象。

6.提高問卷回收率。研究者應根據問卷的發放方式采取不同的方法,盡量保證回收率。調查員親自發放、當場填寫的問卷壹般回收率較高。有時需要與被調查者約定時間來回收問卷。郵寄的問卷應該附上寫好回信地址的信封並貼好郵票,方便被調查者寄回,對于沒有回音的問卷,應該寫信或打電話催促,盡量爭取對方的合作。

四、整理數據的過程中減少誤差

  問卷收回後,在資料整理和數據錄入過程中剔除無效問卷,對缺省值進行恰當的處理,避免錄入數據時出錯等,都有助于提高結果的准確性。

(壹)識別無效問卷

  資料回收後,首先應判斷其可信性,識別並剔除無效問卷。空白較多的問卷、未完成的問卷很容易被識別和剔除,但有些表面上完整的問卷也可能存在種種問題,需要進壹步辨別。常見的無效問卷還包括:1.選擇單壹選項。比如全部都選B,或者—半選A壹半選B。2.隨意填答(回答者隨機選擇答案)。這種情況在沒有測謊題的問卷中較難發現,但有時通過對完全相同的題目或相近題目進行對比仍可判斷出來。3.漏答太多。壹般來說,漏答超過三分之壹就應按無效問卷來處理。4.錯行太多。這種情況壹方面與問卷設計形式有關, 另壹方面也說明回答者不夠認真,因此也應視爲無效問卷。5.多人同種答案。這種情況在當場回收的問卷中較少,多出現在在同壹單位集體發放問卷、經壹段時間後回收的情況下, 有些被調查可能相互抄襲應付,或者壹個人填答幾份問卷。這樣的問卷顯然不能反映真實情況,都應做爲廢卷處理。

(二)處理缺省值

  有時壹批問卷中有個別地方未作答或個別地方錯行,如果都做爲無效問卷就可能流失很多樣本。對這種問卷,常見的做法有兩種,壹種是在統計相關項目時,有缺省值的樣本不參加統計,當統計不涉及缺省項目時參與統計;另壹種處理方式是對缺省值賦值,然後參加統計,比如對缺省值取中間值(如對1-5級評分的項目,缺省值都取3)獲取所有樣本的平均值(如其他樣本在該項目上的均值爲3.1, 則缺省值爲3.1)。當然,這些方法只是統計時的權宜之計,並不是被調查者的真正反應。

(三)減少數據錄入過程中的錯誤

  在錄入數據時也經常會有錯誤産生,因此應該盡量杜絕這種錯誤,以免不必要地降低研究結果的准確性。首先,在錄入時就應該選擇不易産生錯誤的錄入方式,這與數據庫的特點和編碼方式有關,也與錄入人員個人的操作習慣有關。其次,數據全部錄入之後應做檢查。可以采用隨機抽查的方式核對錄入數據的正確率;也可以利用頻次統計來查找壹些錯誤,比如答案爲1~6的選項,如果頻率統計中出現“7”,就壹定是錄入錯誤。

總之在後期的數據整理過程中,篩選有效問卷,減少錄入中的失誤,也是問卷調查實施過程中的重要壹環。

 

 參考文獻:

[1] 風笑天.社會調查中的問卷設計[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2] 王重鳴.心理學研究方法[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3] 王雪飛、山岸俊男.信任的中、日、美比較研究[J].社會學研究,1999(2)

[4] 彭泗清.信任的建立機制:關系運作與法制手段[J].社會學研究,1999(2)

[5] 李偉民、梁玉成.特殊信任與普遍信任:中國人信任的結構與特征[J].社會學研究,2002 (3)

[6]張建新、張妙清、梁覺.特殊化信任與泛化信任在人際信任行爲路徑模型中的作用[J].心理學報,2000(3)

[7]黃光國.人情與面子:中國人的權力遊戲[J].選自:中國人的權力遊戲[M].台北:巨流圖書公司,1988

[8] 楊宜音.“自己人”:信任建構過程的個案研究[J].社會學研究,1999(2)

[9] 張力爲、付明秋.借用外國自陳量表的文化陷阱[J].心理科學,2000(6)

臺灣兼職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臺灣兼職網 的頭像
    臺灣兼職網

    臺灣兼職網

    臺灣兼職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